端午节纪念曹娥的习俗源于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曹娥是东汉时期上虞(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曹宗沉江溺亡,曹娥为了寻找父亲,在江边哭泣了十七天七夜,最终也沉江而亡。后来,曹娥的尸体和父亲一起被找到。
曹娥的孝行感动了当时的地方官员,被尊为孝女。东汉太守度尚为了表彰曹娥的孝心,在上虞江边为曹娥和她的父亲建立了庙宇,并下令将每年五月初五定为“曹娥节”,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因为忧国忧民,最终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将端午节和纪念曹娥的习俗结合起来,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纪念曹娥,主要是为了弘扬孝道精神,提醒人们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同时,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和曹娥,以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