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见考点深度解析
在考研政治的备考过程中,选择题是考生必须攻克的难关。这部分题目往往涉及范围广、细节多,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概念,还要能灵活运用。根据历年真题分析,选择题的数量一般在16-20道之间,这类题目分值占比高,且难度层次分明,既有基础记忆类,也有综合分析类。因此,考生在复习时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答题的技巧性。以下将针对几个常见考点进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
问题: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考研政治选择题中常以何种形式考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之一,指的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等客观存在决定了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等上层建筑。在考研政治选择题中,这类考点常以案例分析或理论辨析的形式出现。例如,题目可能会给出某个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要求考生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存在因素。解题时,考生需明确“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生产方式、阶级关系、地理环境等,而“社会意识”则涵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还要注意区分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即社会意识虽受社会存在决定,但也有能动反作用。
具体到答题技巧,考生应先从理论层面阐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涵,再结合题目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若题目提到某朝代的经济政策变化,考生可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解释其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避免绝对化表述,如“社会意识完全被社会存在决定”,这类表述容易失分。通过多练习类似题目,考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含哪些内容?在选择题中常与哪些知识点结合考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参与、革命对象明确。在考研政治选择题中,这一考点常与革命性质、动力、阶段等知识点结合考查。例如,题目可能会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什么”,考生需明确其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又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解题时,考生需先梳理总路线的构成,再结合题目选项进行排除。
结合考查的常见知识点包括:革命动力(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革命前途(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例如,一道题目可能要求考生分析“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此时需从其既是革命主力军又是小生产者的双重性角度回答。考生还需注意区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如领导阶级、革命纲领等。通过系统复习和针对性练习,考生能更灵活地运用这一理论,提高选择题得分率。
考点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选择题中常以何种角度进行考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布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在考研政治选择题中常以理论阐释或实践应用的角度进行考查。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解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此时需从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角度回答。解题时,考生需先明确“四个全面”各自的内涵,再分析其内在逻辑。
考查角度较为多样,如:某一战略布局的具体举措、与其他战略布局的辩证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点等。例如,一道题目可能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是什么”,考生需结合新时代背景回答,如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考生还需注意“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联系,如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五位一体”发展的动力。通过多维度理解这一战略布局,考生能更准确地把握题目意图,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