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关键考点深度解析与常见疑问解答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段历史,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考点。这一时期涵盖了从1925年五卅运动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关键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理解,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脉络,还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历史意义。以下将针对大革命时期的几个常见考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大革命时期考点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五卅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五卅运动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其历史背景主要是由于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引发的。当时,日本资本家在纱厂内无故射杀工人,引起了上海工人的强烈抗议。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五卅运动。五卅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强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力量。同时,五卅运动也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历史影响来看,五卅运动不仅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考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五卅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在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二: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意义有哪些?
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7年间,由国共两党联合发起的一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包括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南昌战役等。其中,汀泗桥战役是北伐军首次与吴佩孚主力交锋的战役,贺胜桥战役则标志着北伐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南昌战役虽然不是北伐战争的一部分,但它在1927年8月1日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对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伐战争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还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革命形势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考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战略部署和历史意义,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问题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总结其经验教训?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