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石磊老师答疑:冲刺阶段常见问题权威解读
在考研政治冲刺阶段,很多考生会遇到各种理论理解、答题技巧、时政热点等方面的困惑。石磊老师作为考研政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考生们的常见问题进行权威解答。本文将精选3-5个典型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考生攻克难点,把握考试核心。内容涵盖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等模块,力求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提分。
问题一:如何高效记忆马原中的哲学原理?
很多同学反映马原的哲学原理抽象难记,尤其是辩证法部分的内容。石磊老师建议,首先要把哲学原理的内在逻辑搞清楚。比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学习时可以构建思维导图,把联系、发展、矛盾等概念串联起来。要结合实例理解。比如讲矛盾特殊性时,可以举例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像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就和企业与市场的矛盾不同。要注重反复巩固,利用早晚时间进行滚动记忆。比如每天早上背诵原理,晚上用简笔画的形式梳理框架,长期坚持效果会很明显。考试时遇到选择题,要掌握“抓关键词、排干扰项”的技巧,比如题干中出现“根本”“本质”等词,往往对应的是原理中的核心表述。
问题二:毛中特中的“四个全面”如何与史纲内容结合?
在毛中特和史纲的结合题中,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切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石磊老师提醒,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对应关系。比如讲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联系改革开放史中的关键节点,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等。在论述题中,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点明“四个全面”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中间分点论述每个全面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结尾总结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作用。特别要注意,史纲部分要突出“四个全面”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比如全面依法治国就体现了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创新。答题时要注意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比如“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等,这些是采分的关键点。
问题三:思修法基中的道德与法律如何区分?
很多同学分不清道德与法律在考研政治中的具体表述。石磊老师指出,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在答题时可以从三个维度区分:在作用上,道德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维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比如诚信是道德要求,但法律也规定了商业欺诈的惩罚。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范围更广,涉及人际关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法律则主要调整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赡养老人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但婚内忠诚主要属于道德范畴。在实现方式上,道德主要依靠自律和他律,法律则通过国家强制力实现;比如考试作弊,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的效果不同。论述题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说明道德与法律的互补性,比如疫情期间志愿者行为既是道德高尚,也体现了公民社会责任。特别要注意,分析材料题中,如果材料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确这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法律建设也需要融入这些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