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58个珠子10个一串能串几串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低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一串”的概念,并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一串”的含义。
2. 能用除法计算58个珠子能串成几串。
教学难点:
1. 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 珠子58个,每个珠子大小一致。
2. 记号笔、纸若干。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珠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 学生回答:“这是珠子。”
3.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珠子可以怎么玩吗?”
4.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珠子可以串成项链、手链等。”
二、新授
1. 教师出示58个珠子,提问:“现在我们有58个珠子,每10个珠子可以串成一串,那么这些珠子能串成几串呢?”
2.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珠子分组,每组10个。
3.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这个问题。”
4. 教师板书:58 ÷ 10 = 5...8
5. 解释除法的含义:58除以10等于5,余下8个珠子。
三、巩固练习
1. 教师出示其他数量的珠子,如38个、68个,让学生独立计算能串成几串。
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计算珠子能串成几串。”
3.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思考:如果你有100个珠子,每10个珠子一串,你能计算出能串成几串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理解了“一串”的概念,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