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蝉的古诗中,除了直接以“蝉”为题或诗中多次提到“蝉”之外,诗人有时也会用其他意象来间接表达对蝉的描写或感慨。以下是一些古诗中除了“蝉”字之外,用以描写蝉或与蝉相关的意象:
1. 鸣蝉:直接描写蝉鸣声。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 寒蝉:指秋蝉,常用来表达凄凉、孤独之感。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 秋蝉:同样指秋天的蝉,常用来表达秋天的凄凉或感慨。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蝉蜕:蝉的蜕变,常用来比喻人的变化或经历。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 蝉声:指蝉鸣声,常用来表达夜晚的宁静或寂寞。
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这些意象虽然不直接使用“蝉”字,但都巧妙地与蝉有关,体现了诗人对蝉这一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