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它要求考生按照特定的格式写作,内容多为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解释。以下是一篇典型的八股文原文:
题目: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见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仁者,以仁为己任也;义者,以义为己任也。仁者无敌,义者无畏。王亦曰:‘何以利吾国?’”
此章论仁义之重要,以利为轻。孟子见梁惠王,王问以利,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此言仁义比利更为重要。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以仁义为本,劝王舍利求仁义。夫仁者,以仁为己任也;义者,以义为己任也。仁者无敌,义者无畏。孟子言仁义之可贵,以敌无畏。王亦曰:“何以利吾国?”孟子复以仁义对之,使王舍利求仁义。
八股文的特点是:引经据典,论证严密,言辞华丽,格式固定。这篇八股文以孟子见梁惠王为背景,阐述了仁义比利更为重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