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一词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同时也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
1. 古代含义: 三峡原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谷,这三个峡谷是长江上游的天然航道,也是古代从四川盆地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
2. 现代含义: 现代汉语中,“三峡”一词通常指的是三峡工程,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它包括三峡大坝、葛洲坝等,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一词多义:
1. 地理意义: 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三个峡谷。
2. 文学意义: 常用于形容壮丽的自然风光,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象地描绘了三峡的壮观景象。
3. 水利意义: 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三峡大坝。
4. 文化意义: 指三峡地区的文化,包括历史、民俗、艺术等。
综上所述,“三峡”一词既有古今异义,也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