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以下是关于审计独立性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
审计独立性是什么意思?
审计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应当保持客观、公正,不受被审计单位、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影响。这种独立性是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
审计人员可以接受哪些机构的指导?
审计人员在接受指导时,应遵循法律法规,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接受专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组织的指导,但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指导。
审计机构如何确保独立性?
审计机构通过以下方式确保独立性:
制定严格的审计工作规范和程序;
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
建立审计回避制度,确保审计人员不参与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审计项目。
审计人员受到干涉时怎么办?
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干涉,应当立即向所在机构报告,由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如果机构无法解决问题,审计人员可以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或相关监管部门投诉。
审计独立性对审计质量有何影响?
审计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只有保持独立性,审计人员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审计独立性在国际上如何体现?
国际上,审计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独立的专业判断能力,审计机构则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其影响。
审计独立性在法律法规中有何规定?
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为审计独立性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