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以下为《中庸》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
第四章: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君子忧道不忧贫。”
第五章:
子曰:“君子之道费而文,近而安,远而亲,难而易,近而大,易而简,天下莫不贵者,道之贵也。”
子曰:“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示之,后之人也亦以柯矣。故君子以人望人,以德报德,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直报怨,则民有所劝。”
这两章主要阐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和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第四章提到君子能够遵循中庸之道,时时刻刻保持平衡,而小人则缺乏自我约束,行事无忌惮。第五章则强调了君子之道在实践中的价值,以及君子如何以身作则,引导他人。
《中庸》原文中并没有分章节,这些章节是后人为了便于阅读而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