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内篇·秋水》。
典故讲述的是,古代有位名叫惠施的人,非常聪明,擅长辩论。有一天,惠施与庄子辩论,庄子用“鸡三足”的例子来讽刺惠施。庄子说:“鸡有三足,您认为对吗?”惠施回答:“当然不对,鸡只有两只脚。”庄子接着说:“那么,您能理解我所说的‘鸡三足’是比喻吗?”惠施回答:“能理解。”庄子又问:“那么,您能从一只鸡的两只脚,联想到其他动物也有两只脚吗?”惠施回答:“能。”庄子于是说:“既然您能从一只鸡的两只脚联想到其他动物也有两只脚,那么,为什么不能从鸡有三足这个错误的说法,联想到其他错误的说法呢?”惠施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对庄子更加敬佩。
“触类旁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意思是通过一个事物可以联想到其他类似的事物,从而理解或解决问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敏捷,能够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