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学基础问答》——深入解析常见法律难题
《刑事法学基础问答》是一本专为对刑事法学感兴趣的读者和专业人士编写的问答集。本书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针对刑事学科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以下是一些精选的问题及解答,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刑事法律的相关知识。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客观要件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件,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问题二: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问题三:什么是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子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以前,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问题四: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被害人或者其他有权请求赔偿的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请求赔偿的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且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
问题五:什么是累犯?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问题六:什么是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特点是犯罪行为具有共同性,犯罪故意具有一致性。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同犯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问题七:什么是刑罚的种类?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刑罚的适用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决定。
问题八:什么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问题九: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问题十:什么是刑罚执行?
刑罚执行是指司法机关根据判决,对犯罪分子实施的刑罚措施。刑罚执行包括主刑的执行和附加刑的执行。刑罚执行的目的是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