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依法执业是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法律职业人员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法律职业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其行为合法、合规。在执业过程中,法律职业人员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疑问。以下将针对一些常见的法律疑问进行解答,帮助法律职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依法执业的要求。
一、律师依法执业常见问题解答
1. 律师能否接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
律师在接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时,应当审查其合法性、真实性和相关性。律师可以接受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但必须确保这些材料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伪造、篡改证据。律师在审查证据时,如发现证据存在违法、虚假等情况,应立即告知当事人,并拒绝使用这些证据。
2. 律师在庭审中能否直接与对方当事人交流?
律师在庭审中不得直接与对方当事人交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律师在庭审中应当尊重法庭,遵守法庭纪律,不得与对方当事人直接交流。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与对方当事人沟通,应通过法庭工作人员进行。
3. 律师能否收取当事人未明确约定的费用?
律师收取费用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并事先与当事人明确约定。律师不得收取当事人未明确约定的费用。如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费用,应与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
二、公证员依法执业常见问题解答
1. 公证员能否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公证员在执业过程中,可以提供法律咨询,但不得代替律师、法官等法律职业人员处理法律事务。公证员在提供法律咨询时,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误导当事人。
2. 公证员能否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
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项时,应当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公证员在审查证据时,应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如发现证据存在违法、虚假等情况,应拒绝办理公证事项。
3. 公证员能否收取当事人未明确约定的费用?
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项时,应当遵守收费标准,不得收取当事人未明确约定的费用。公证员在执业过程中,如发现当事人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费用,应与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