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育课教案:《不乱跑出教室外》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乱跑出教室外的危险性和不安全性。
2.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听从老师指挥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教室内外安全与不安全的场景。
安全标志卡片,如“禁止通行”、“小心地滑”等。
故事书《小兔子的冒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2.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在教室里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安全吗?”
二、情景教学
1. 展示挂图或PPT,对比教室内外安全与不安全的场景。
2.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地方是安全的?那些地方是不安全的?”
3.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教室里有老师保护我们”、“外面有车来车往,很危险”。
三、案例分析
1. 讲述《小兔子的冒险》故事,故事中兔子因为乱跑出教室外而遇到了危险。
2. 教师提问:“小兔子为什么会遇到危险?如果小兔子听老师的话,会发生什么?”
3. 让幼儿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安全规则学习
1. 教师发放安全标志卡片,让幼儿认识并学习这些标志的含义。
2. 教师提问:“如果看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3. 让幼儿回答,并解释原因。
五、游戏活动
1. 组织“安全过马路”游戏,让幼儿模拟在教室外的安全行走。
2. 教师讲解过马路的正确步骤,如“红灯停,绿灯行”。
3. 让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不乱跑出教室外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
教学延伸: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幼儿在家中进行“安全小卫士”的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幼儿的行为,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安全教育能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