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袁了凡所著的一部家训著作,全书分为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以下是《了凡四训》的白话全文:
一、《立命之学》
人生在世,各有天命。天命者,自然之理也。人若能顺应天命,则能得其所愿;若逆天命而行,则必遭不幸。故君子当以立命为务,以求得天命之正。
1. 天命之理
天命之理,有四:一曰命,二曰性,三曰才,四曰运。命者,人所不能自主者也;性者,人所不能改变者也;才者,人所不能强求者也;运者,人所不能预知者也。
2. 顺应天命
人若能顺应天命,则能得其所愿。如孔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此乃顺应天命之乐也。
3. 立命之道
立命之道,有二:一曰修身,二曰积德。修身者,修其身而天下平;积德者,积其德而天下治。故君子当以修身积德为立命之本。
二、《改过之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过之法,有四:一曰悔,二曰改,三曰迁,四曰化。
1. 悔
悔者,悔过之始也。人有过,当先悔之,然后方能改之。悔之者,心有所悟,知过必改。
2. 改
改者,改过之行也。人有过,当速改之,勿使积恶成习。改之者,心有所决,力行不懈。
3. 迁
迁者,迁善之地也。人有过,当迁善改过,勿使恶习复生。迁之者,心有所向,善行不断。
4. 化
化者,化恶为善也。人有过,当化恶为善,勿使恶习久留。化之者,心有所悟,善行恒久。
三、《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善之方,有四:一曰积德,二曰积功,三曰积善,四曰积福。
1. 积德
积德者,积其德而天下治。德者,心之正也。积德者,当以仁爱为本,以诚信为用,以和顺为行。
2. 积功
积功者,积其功而天下安。功者,事之成也。积功者,当以勤劳为本,以谦逊为用,以忠信为行。
3. 积善
积善者,积其善而天下和。善者,心之善也。积善者,当以慈悲为本,以慈爱为用,以和顺为行。
4. 积福
积福者,积其福而天下兴。福者,福之至也。积福者,当以乐善为本,以乐施为用,以和顺为行。
四、《谦德之效》
谦德者,谦逊之德也。谦德之效,有四:一曰谦,二曰敬,三曰和,四曰忍。
1. 谦
谦者,谦逊也。谦者,能容人,能容物,能容事。谦者,方能成大事。
2. 敬
敬者,敬重也。敬者,敬天敬地,敬父母,敬师长,敬朋友。敬者,方能得人心。
3. 和
和者,和谐也。和者,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顺生福。和者,方能成家业。
4. 忍
忍者,忍耐也。忍者,忍辱负重,忍痛割爱,忍饥挨饿。忍者,方能成大业。
以上为《了凡四训》的白话全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