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征求志愿和常规志愿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在填报流程、录取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关于征求志愿和常规志愿的不同之处,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填报时间不同
常规志愿填报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考生根据高考成绩和各高校的招生简章,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进行填报。而征求志愿则是在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针对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的补充录取。征求志愿的填报时间通常在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具体时间由各省市招生考试机构确定。
二、录取规则不同
常规志愿的录取规则遵循“分数优先、志愿优先”的原则,即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高分考生,再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而征求志愿的录取规则则相对宽松,主要针对未被录取的考生,部分高校会根据剩余招生计划,结合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志愿情况进行录取。
三、填报对象不同
常规志愿的填报对象为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填报。而征求志愿的填报对象则主要是未被录取的考生,包括未达到志愿高校录取分数线、志愿填报不合理等原因未被录取的考生。
四、录取批次不同
常规志愿的录取批次通常分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高职(专科)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批次进行填报。而征求志愿的录取批次则与常规志愿相同,但录取批次的时间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五、录取结果不同
常规志愿的录取结果通常在考生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考生可以根据录取结果决定是否接受录取。而征求志愿的录取结果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考生需要耐心等待录取结果。
六、录取概率不同
常规志愿的录取概率相对较高,因为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进行填报。而征求志愿的录取概率相对较低,因为录取对象主要是未被录取的考生,竞争较为激烈。
征求志愿和常规志愿在填报时间、录取规则、填报对象、录取批次、录取结果和录取概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合理选择填报常规志愿或征求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