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汉语成语的海洋中,有些成语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色彩,成为了表达特定情感的经典之选。那么,“泪盈于睫”是否也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一、泪盈于睫的含义
“泪盈于睫”并非成语,而是一种形象的文学表达。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中,“感时花溅泪”即是“泪盈于睫”的出处。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因国破家亡、思念亲人而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未能落下的情景。
二、成语与文学表达的区别
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具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而“泪盈于睫”则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情感激动到极点,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成语如“泪如雨下”、“泪流满面”等,则是直接用来形容眼泪流下的状态,与“泪盈于睫”有所不同。
三、成语与诗句的交融
在古代文学中,成语与诗句常常相互交融,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达力。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泪眼朦胧似梦中,泪盈于睫情难舍。”这里的“泪盈于睫”与诗句完美结合,既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又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四、成语在现代的运用
虽然“泪盈于睫”不是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仍然会借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形容某人因情感激动而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的情形。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感染力,常被用于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
五、总结
“泪盈于睫”并非成语,而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学表达。它生动地描绘了情感激动到极点的状态,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描绘手法。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我们不妨多关注这种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