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风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富有成效的小学制学风建设制度体系。
二、制度目标
1.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理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3.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制度内容
(一)学风建设组织领导体系
1. 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等担任成员。
2. 明确各级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学风建设的具体实施;班主任负责班级学风建设工作的落实;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学风建设,发挥自身优势。
3. 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措施,推动学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1. 全员参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风建设,形成合力。
2. 全方位覆盖:学风建设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三)学风建设具体措施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4.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发挥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风建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
1. 制定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
2. 定期开展学风建设检查,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整改。
3. 建立学风建设考核机制,将学风建设纳入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提高全体师生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五、制度调整与完善
1. 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学校实际情况和学风建设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学风建设制度。
2. 定期总结学风建设经验,推广先进典型,不断提高学风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