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之所以被称为“拙政园”,是因为其园名源于园主人的自谦之意。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
园名中的“拙”字,在汉语中意味着笨拙、不聪明,是古人用来自谦的一种说法。而“政”字则指的是园主人的官职,即“官政”,意指园主人曾经担任过官职。因此,“拙政园”整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拙笨的官政”,园主人通过这样的园名,表达了自己谦虚的态度,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园林艺术的独特审美和追求。
据说,拙政园的创始人名叫王献臣,他曾任官至户部尚书,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建造了这座园林。他取名为“拙政园”,既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园林艺术追求的纯真和自然。这种自谦的命名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谦逊为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