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称谓考辨
在古代,尊师重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对于老师的尊称,古往今来,诸多称谓,各具深意。以下列举数种常见之师尊称谓,并略作解释。
一、夫子
夫子,古时对老师的尊称,源自《论语》中孔子被尊称为“夫子”。此称谓后泛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鲁人,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孔子师事老子,后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之教,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后世称夫子。”
二、先生
先生,原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后多用于对老师的尊称。如《孟子·滕文公上》载:“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先生何为者?’孟子对曰:‘吾,鲁之鄙人也,吾闻君子之教,有以异乎鄙人之教者。’”此称谓在后世逐渐演变为对老师的尊称,含有尊敬之意。
三、师傅
师傅,原指传授技艺的人,后泛指对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在古代,师傅多指武艺、技艺等方面的传授者。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吾少好学,自师事司马迁,读百氏之书,习六艺之文。”至唐宋时期,师傅一词逐渐演变为对老师的尊称,尤其在民间,师傅是对老师的普遍称呼。
四、先生
先生,与“夫子”同义,是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鲁人,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孔子师事老子,后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之教,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后世称夫子。”
五、师父
师父,原指传授技艺的人,后多用于对老师的尊称,尤其在武术、戏曲等领域。如《水浒传》中,鲁智深被称为“师父”,即是对他的尊称。师父一词,既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对老师传授技艺的感激之情。
六、导师
导师,原指指导学生的人,后泛指在某一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人。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吾少好学,自师事司马迁,读百氏之书,习六艺之文。”导师一词,既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对老师学术地位的认可。
七、宗师
宗师,原指某一学术、技艺的创始人或集大成者,后泛指在某一领域有极高成就的人。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鲁人,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孔子师事老子,后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之教,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后世称夫子。”宗师一词,既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对老师学术地位的推崇。
八、座师
座师,原指在官场中,担任学生官职的老师。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座师是贾政。座师一词,既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九、恩师
恩师,原指对自己有恩惠的老师,后泛指对自己有重大影响或帮助的老师。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鲁人,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年七十三。孔子师事老子,后传道授业,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之教,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后世称夫子。”恩师一词,既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对老师恩情的感激。
十、师傅
师傅,原指传授技艺的人,后多用于对老师的尊称,尤其在民间。如《水浒传》中,鲁智深被称为“师傅”,即是对他的尊称。师傅一词,既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了对老师传授技艺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