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典故的由来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氏想要攻打鲁国的属国颛臾。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路在季孙氏手下做事。孔子得知此事后,严厉批评了他们。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内部。
这里的“萧墙”是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臣子进见君王,至此而肃然起敬。孔子认为,季孙氏真正的忧患是在他自己的家族内部,而非外部的颛臾。
后来,人们就用“祸起萧墙”来形容内部发生祸乱。这个典故强调了内部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引发灾祸的根源,提醒人们要注重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及时解决内部的矛盾,以避免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