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赵宣子)的政敌诬陷他杀害了国君的弟弟赵同和赵括。赵盾逃亡时,他的车夫(名婴)为了保护他,甘愿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追赶者的刀剑,说:“臣所以在此,为君也。且臣闻有言:‘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不能以吾之死,求吾君之生,吾将死之。”赵盾因此得以逃脱。
后来,赵盾复位,他感慨地说:“吾其庶几乎!吾以保民也,虽兹役也,吾知免夫!然吾闻孺子牛之语,曰:‘其牛也,其牛也。’”这里的“孺子牛”指的是赵盾的车夫,他用自己的身体挡剑,如同牛一样,为了保护主人而牺牲自己。
因此,“孺子牛”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那些为了保护或帮助他人而不顾个人安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