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引曲证”出自宋代苏轼的《与苏辙书》。原文如下:
“某平生无快意之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亦随之,不自知其在何处。往往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此所以自觉可用耳。近岁来,作诗少衰,而文益进,无他,意将穷尽,自然退笔,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此所以自觉可用耳。近岁来,作诗少衰,而文益进,无他,意将穷尽,自然退笔,故自觉可用。至于旁引曲证,此成家者所禁忌,吾自用之,不知所以避也。”
这里的“旁引曲证”指的是在写作中引用其他事物或故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苏轼在这里强调自己的写作风格,认为自己的文章能够自然流畅,无需刻意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