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字是中国古代天干之一,它的由来与古人对天文和时间的认识有关。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这二十八宿又与地上的十二时辰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天文和时间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亥”对应着十二时辰中的最后一个时辰,即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间段。
“亥”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态像是一只猪的形状,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亥时是猪最为活跃的时间,因此用猪的形象来代表这个时辰。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亥字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基本含义——代表天干中的最后一个——没有改变。
亥字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天干中的最后一个外,还有其他含义,如“亥年”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猪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亥年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