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一本”、“二本”的划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具体来说,大约是在1995年左右,为了更好地管理高等教育资源和选拔优秀学生,中国开始实行“分批次招生”的录取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高校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将考生分为不同批次进行录取。其中,“一本”通常指的是第一批次录取的院校,这些院校通常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具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而“二本”则是指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相对于“一本”院校,其综合实力可能稍逊一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省份的“一本”、“二本”划分标准及录取政策可能有所调整。部分省份还设有“三本”、“专科”等批次,用于进一步细分高校和考生。这一制度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