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责任人,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 行政处分:责任人如果属于公务员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违法行为可能构成行政违法,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2. 刑事责任:如果责任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如故意伤害、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进行审判。
3. 党纪处分:对于党员责任人,还可能受到党纪处分,如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
4. 赔偿经济损失:责任人除了受到行政或党纪处分外,还可能需要赔偿因其违法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5. 其他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责任人可能还需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如民事赔偿责任等。
在处理责任人时,需要综合考虑责任人的违法情节、危害后果、认错态度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的处理决定。以下是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一)有本法第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的;
(二)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对有前款规定情形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国家赔偿后,责任人可能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党纪处分或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