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模式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德育过程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传统德育过程模式和现代德育过程模式。
传统德育过程模式
主要观点:
1. 教师中心:强调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德育的主体。
2. 知识传授:认为德育主要是传授道德知识和规范,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
3. 课堂教育:德育活动主要在课堂内进行,以讲授为主。
4. 灌输教育: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单向灌输,受教育者被动接受。
5. 集体主义教育: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评价:
优点:有利于系统传授道德知识,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缺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可能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德育效果不佳。
现代德育过程模式
主要观点:
1. 学生中心:强调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2. 实践教育:德育活动应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内化道德规范。
3.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情感共鸣来促进道德品质的形成。
4. 多元途径:德育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5. 德育与生活相结合:德育应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
评价:
优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德育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缺点:德育内容和方法可能较为复杂,实施难度较大。
总结
两种德育过程模式各有优缺点,教育者在实施德育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现代德育过程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德育效果,但实施难度较大。传统德育过程模式较为简单易行,但可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德育过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