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中国发行最早且最长的报纸解析
《大公报》作为中国发行最早且最长的报纸,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1902年创刊以来,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成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常见问题解答
1. 《大公报》创刊于哪一年?
《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由英敛之创办,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新闻报纸之一。
2. 《大公报》的创刊地点在哪里?
《大公报》的创刊地点在天津,最初名为《直报》,后改为《大公报》。
3. 《大公报》的创办人是谁?
《大公报》的创办人是英敛之,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报人,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大公报》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事件?
《大公报》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它始终秉持着爱国、民主、科学的办报宗旨,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见证者。
5. 《大公报》的办报宗旨是什么?
《大公报》的办报宗旨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
6. 《大公报》在哪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大公报》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被誉为“大公报时代”,其影响力遍及全国。
7. 《大公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了什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公报》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报纸被迫停刊,许多员工受到了迫害。直到1979年,报纸得以复刊。
8. 《大公报》的复刊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公报》于1979年复刊,复刊后继续秉承原有的办报宗旨,成为了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
9. 《大公报》现在的主办单位是哪个?
《大公报》现在的主办单位是中国新闻社。
10. 《大公报》在当代的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地位?
《大公报》在当代的新闻传播领域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现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