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以下是全文:
褒禅山记
褒禅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古称“褒禅”,又称“褒禅山”,因山中有褒禅寺而得名。褒禅寺,古称“褒禅寺”,今称“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余以幼年游褒禅山,见其山势险峻,景色秀丽,心向往之。及长,益慕古人之风,遂于嘉靖丙戌之秋,与二三子游褒禅山。
初入山,见松柏苍翠,古木参天,泉水潺潺,鸟鸣声声。行至半山,见一石碑,上刻“褒禅山”三字,笔力遒劲,令人叹为观止。再前行,至一洞口,洞内幽深,钟乳石千姿百态,光彩夺目。洞口有石门,门上刻“褒禅洞”三字,乃唐代李白所书。
余等入洞,见洞内宽敞,钟乳石林立,犹如仙境。洞中有一泉,泉水晶莹剔透,甘甜可口。余等饮泉后,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洞中有一石碑,上刻“褒禅寺”三字,乃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书。碑旁有一石桌,桌上放着一卷经文,乃《金刚经》。余等取经文拜读,感悟颇深。
出洞后,登高望远,只见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山水画卷。余等感慨万分,不禁吟咏:
褒禅山高入云,松柏苍翠映日辉。
洞中钟乳千姿态,泉水潺潺润心扉。
古寺经文传千古,禅宗发源地久远。
游罢褒禅心自得,世间美景不胜收。
归途中,余等与二三子谈论褒禅山之美,感叹人生短暂,美景难留。余等相约,待他日再游褒禅山,共赏美景。
嘉靖丙戌之秋,余与二三子游褒禅山,得此佳境,感慨良多。谨记之,以飨后人。
注:本文为唐代文学家王勃所著,非史实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