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白话文的分界线通常被定在1917年,这一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开始从文言文向现代白话文过渡。
在此之前,文言文是中国文学和日常交流的主要形式,而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则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接近普通民众的语言,更易于传播和普及。
因此,1917年可以视为现代文与白话文分界的一个时间节点。但这种分界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文言文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其存在,并且在一些学术、文学创作等领域仍有其独特价值。